
名誉理事长:赵厚麟
理事长:张云明
副理事长:郑志明 余少华
张延川 徐 坤
李 峻 高同庆
尹文凯 宋起柱
龚 斌
秘书长:张延川(兼)
副秘书长:欧阳武 宋 彤
文 剑
新闻发言人:文 剑
第7期新通信科学家沙龙在南京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4日

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深入探讨信息通信领域的新思想、新成果,推动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4月20日,第7期新通信科学家沙龙在南京成功举办。活动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斌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通信》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在致辞中提到,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思维变革,如果按照1G到5G模式继续走“延长线”发展6G技术,将极大限制6G技术的发展空间,需要大家在丰富应用场景中找到发展6G技术的关键拐点。当前,AI技术凭借其强大学习、推理与优化能力,正在悄然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毫无疑问,AI和6G技术也将相互赋能,相互成就,特别是AI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我们捕捉到6G技术发展的关键拐点。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本次沙龙中聚焦非共识性、前沿性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各位年轻学者更要担负起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积极寻找6G与AI技术融合发展的发力点,不断巩固我国通信技术的领先优势,助力6G时代实现新的突破与跨越。
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通信》杂志社执行董事宋彤在致辞中指出,信息通信技术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通信学会始终致力于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与产教融合发展。自2022年以来,新通信科学家沙龙已成功举办六期,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深入交流、畅所欲言的平台。本期沙龙的目的是充分发掘多学科资源融合的汇聚力量,共同探索AI与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
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在致辞中回顾了南京大学空天地一体化研究方向的创立和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在空天地一体化智能信息网络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突破。陆延青高度评价通信领域前辈和与会专家在推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并指出本次沙龙为深入探讨AI与6G空天地一体化双向赋能提供了宝贵契机,希望与会专家充分交流,携手共建6G与AI融合创新的新生态,共同为抢占智能通信领域科技创新制高点做出贡献。

沙龙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滑铁卢大学沈学民教授进行专题报告,主题为“面向6G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高保真高效率仿真器”。沈院士指出空天地一体化是6G网络的核心标志,是实现6G愿景的关键,而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研究和创新需要高保真高效率的网络仿真器来支持。沈院士从系统架构、模块设计、技术优势、典型案例等方面介绍了他与南京大学团队联合开发的综合仿真器UltraStar的研究进展。该仿真器有望为6G关键技术创新与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邮电大学讲席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通信》副主编冯志勇教授主持了开放式研讨和自由讨论环节。

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在研讨环节中深入阐释了AI和6G双向赋能的核心要义,强调面临国际竞争和技术封锁的挑战,加快中国自主标准体系建设的紧迫性,推动“万物智联”的6G愿景的实现。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鹏城实验室、中国信息科技集团、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卫通的专家们围绕AI与6G双向赋能展开深入交流,分享思考和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一致认为,未来的技术发展需要更多的跨领域合作和创新。
本期沙龙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通信》杂志社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信息通信领域重点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91位专家及学者代表参加本期沙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