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托人才风采专栏∣紫金山实验室黄晨:从仰望星空的少年到博采众长的学者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1日
编者案: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习近平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旨在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加快培养年龄在30岁上下,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三年,为他们提供了潜心研究的环境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中国通信学会参与了第八届青托项目,并获得了20个名额支持。学会官网、官微近日开设“青托人才风采”专栏,对入选的托举对象进行集中展示,敬请关注!
黄晨(1991- ),2021年获得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是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和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移动通信研究实验室的双聘博士后兼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智能通信、信道测量与建模领域相关研究,已发表一作期刊论文10篇,授权专利3项,受理专利5项,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与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主持/负责科技部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子任务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A类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
青年人才创新创造的无限潜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界也在不断壮大和更新。近年来,科研世界迎来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新一代研究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思路为科学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黄晨的研究方向是基于人工智能的6G预测信道建模研究,通过揭榜领题方式入选卓越博士后。曾在美国、比利时分别做过科研的黄晨深谙世界最新技术发展动向,在合作导师王承祥教授、黄永明教授的引领下,目前已申请了两项专利,有两篇文章发表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谈及未来,黄晨充满信心地表示,自己已经在6G空时频域预测信道建模领域取得了初期成果,有望和导师们一起率先占领6G信道建模技术高地。
黄晨对无线信道数据处理与信道建模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该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成果。他已发表了30余篇国际期刊及会议论文,其中10篇为第一作者,发表在IEEE Commun. Mag.、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EEE Trans. Commun.、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IEEE Trans. Veh. Technol.、Sci. China Inf. Sci.等国内外优秀期刊杂志中。此外,黄晨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受理专利,在COST协议组提交提案3项,谷歌引用次数670余次。他的多径簇提取工作曾获得WCSP最佳会议论文奖以及IEEE ICCC最佳会议论文奖(合作论文),成果在学术界获得了高度评价。
黄晨在无线智能通信、信道测量与建模领域的突出成就,让他成为业界备受瞩目的学者。他的成果和研究,将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像他这样的青年学者,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科学研究队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成果。
从仰望星空的少年到博采众长的学者
黄晨对基于人工智能的信道建模研究从博士阶段开始。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黄晨在博士阶段选择了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研究。但是,由于对人工智能算法经验不足,导致研究进展缓慢,论文接二连三被拒。挫折也是动力。通过调整心态和深入思考,决定将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学术论文广泛阅读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微创新也一个接着一个。同时悟出一个道理:研究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方法的特点和局限;只有这样,面对问题才知道如何取舍。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以机器学习为亮点,黄晨发表了博士期间的第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并在团队的支持下获得了前往加拿大宣讲研究成果的机会。就在加拿大的学术会议上,该研究成果引起了来自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的Claude Oestges教授的兴趣。Claude教授作为IEEE Fellow、欧洲天线与传播协会董事、COST2100协议主席,对无线电波传播有着深远且独到的见解。通过会议期间与Claude教授的多次交流,黄晨对接下来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路,也为将来前往Claude教授团队访问学习埋下了伏笔。
有了这次国际交流经验,再接再厉,黄晨利用机器学习在识别、分类、回归上的基础优势,针对无线电波传播中信道非平稳研究难点进行逐一解决,并与华为公司合作,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获得授权。同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获得WCSP2018最佳会议论文奖和IEEE ICCC最佳会议论文奖。
同年,黄晨获得了前往新加坡参加IEEE GlobeCom会议宣读成果的机会。有了上一次参会交流的经验,在这次会议中黄晨主动与海内外权威专家交流学习。没想到,研究内容引起了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权威专家Andreas F. Molisch的兴趣。Molisch教授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成员、IEEE/IET/AAAS fellow,不仅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非凡的建树,同时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交叉学科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席间交流,黄晨得到了Molisch教授的认可,并受邀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习一年。经过这一年的积累,黄晨的研究体系逐渐成型,研究成果逐渐被领域内学者们所认可,分别担任IEEE Commun. Mag.、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EEE Trans.Veh. Technol.、IEEE Commun. Lett.、IEEE Antennas & Wireless Propag. Lett.、IEEE Trans. Intell. Transp. Syst.等高水平期刊审稿人,并受邀作为技术项目组成员(TPC member)身份参加组织IEEE VTC-fall、IEEE GlobeCom等通信领域知名会议。
从仰望星空的少年到紫金山实验室的研究员,黄晨的个人经历是科研世界迎来新一代的缩影。作为一位年轻的学者,黄晨并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果,而是不断地博采众长,吸取国内外优秀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他参加了多项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并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他的个人经历,展示了科学研究中不断追求进步、博采众长的精神,也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共同合作、努力创新,为科学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