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北京理工大学叶能:信传宇内,通达天下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2日
编者案: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习近平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旨在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加快培养年龄在30岁上下、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三年,为他们提供了潜心研究的环境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中国通信学会第八届青托项目获得20个名额支持。学会官网、官微近日开设“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对入选的托举对象进行集中展示,敬请关注!
|
叶能,1993年11出生,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师从安建平、王爱华、李祥明教授,主要从事空天多用户通信、智能信号处理等先进无线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特助、某部队“十四五”预研等项目,并参与10余项课题;发表SCI论文30余篇、ESI高引3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第一作者出版专著2部;授权美国专利4件;曾获一级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后、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经中国通信学会推荐,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结缘种因,初窥门径
2006年5月,当时在读初中的叶能照例在放学路上买了当期《科幻世界》,一知半解地阅读关于宇宙、人类、科学无穷无尽的幻想和设问。他并不知道当期开始连载的《三体》会在十几年后引领中国的科学幻想风潮;同时,不知道的是《三体》中对准外太空的大锅盖和遥远的无线电波将大概率伴随一生。
艰难探索,渐入佳境
本科直博后,甫一入学,他就建立了“博士的毕业要求就是自己把自己指导毕业”的理念,长期协同企业用户单位,面向标准化开展无线通信领域预研,很早就确立了多用户通信领域的研究方向。
多用户通信技术是无线通信代际演进的关键技术,是影响未来6G天地融合通信系统基本性能的基础性传输方式。为了解领域全貌,他每次打印几百页文献,埋头学习吸收。有时部分研究点比较窄,同行交流机会不多,他就把想法写在本子上,然后让明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去对话;有时问题想不明白,他就在睡前使劲复盘,期望在梦里能迸发苯环一样的灵感。博士期间,他协同企业应用方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获广泛好评;同时承担了多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预研项目、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为所在研究所开拓了一个小小的新方向。
协力创新,道阻且长
“尼尔·杨有句著名歌词叫‘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我不大喜欢做重复的东西,只有激烈的讨论才能让人感受到所谓‘思维的乐趣’”。博士毕业后,叶能有幸留在北京理工大学空天网络信息技术研究所继续科研生涯,在团队支撑下带领研究生承担了多项预研及企业课题,包括卫星互联网建设相关项目。
不同于地面场景,空天多用户通信面临一系列由环境与平台带来的新挑战,要求既从学术研究上对信号表征及处理方式提出新见解,又要使所提技术方案适合于拟部署的平台。面对上述困难,“拍脑门想”是叶能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仿佛是一句有魔力的话,只要一念出来,那些充满创意的点子或者一针见血的建议便会源源不断涌现。但是,如何在空天多用户通信领域探索新理论、突破新技术,同时真实推动国家及企业行业应用,仍是重大难点,也是他目前开展研究的核心目标。就像凯鲁亚克说的,“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川流不息的时间之河里,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新时代给每一位心系家国的有志青年都提供了成长成才、人生出彩的机遇。中国通信学会将继续实施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充分发挥学会平台优势,为托举人才做好支撑工作。 想要参与中国通信学会青托项目者,可添加下方微信咨询。
|
联系人:中国通信学会 韩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