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理事长:赵厚麟
理事长:张云明
副理事长:郑志明 余少华
张延川 徐 坤
李 峻 高同庆
梁宝俊 尹文凯
宋起柱 徐文伟
龚 斌
秘书长:张延川(兼)
副秘书长:欧阳武 宋 彤
文 剑
新闻发言人:文 剑
聚焦新兴产业 共探未来发展:2024天线射频校企联合创新大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2日
7月24日,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专业委员会与天线系统产业联盟联合主办、安徽大学承办的“2024天线射频校企联合创新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召开。
本次会议,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安徽大学副校长黄志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伟东,中国商飞公司高级专家易小谦,三大运营商专家、京信、中信科、通宇等天线产业链厂商,安徽省与合肥市有关领导,及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佛山大学等院校专家学者,围绕2024 移动通信网络的天线需求,聚焦电磁空间、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带来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点。
新兴产业对天线射频技术提出新需求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
会上,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发表致辞,他指出,低空经济、空天信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交叉领域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这些领域离不开天线与射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天线与射频技术专业委员会认真贯彻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积极推进天线与射频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团结引领行业企业开展联合创新,为推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做出了贡献。
安徽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祥
安徽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祥表示,天线射频技术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安徽大学围绕空间信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聚焦天线射频关键核心技术,凝练了专家学者团队,也组建了相关的科研平台,构建了成熟、紧密、成体系的创新协同体系,并且承担了一批卡脖子攻关项目,已经成为具有增强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本次会议,在推动天线射频技术创新应用的同时,也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四链有机衔接,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作出积极有益探讨。
安徽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省新经济联合会会长潘峰
安徽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省新经济联合会会长潘峰表示,天线与射频离不开器件与技术,IT与CT,科研与企业。他还提到了“连接与联接”有三变,即方式之变、思维之变、效率之变,方式由工业经济转为数字经济,思维由个体决定转为生态决定,而效率由单体价值转为全域价值。目前已经产生新的生产力,并且通过“已来”又能更好地预测“未来”,例如智能网联与汽车产业、空中通信与低空经济、水通信与水产业。
中国商飞公司试飞中心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易小谦
中国商飞公司试飞中心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易小谦详细阐述了航空领域对于天线与射频技术的若干创新需求。首先,复合材料已成为现代航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的天线设计需要关注方向图保形、系统间高隔离以及共形化集成等关键因素。其次,随着ARINC 678指引的发布,在飞机上部署分布式射频系统或将成为可能,不仅能够减少系统整体重量与功耗,还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这有望成为未来机载射频应用的发展趋势。此外,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逐渐成为低空经济的焦点,其机载射频系统的设计将面临电磁兼容、热管理和小型化布局等挑战。他同时指出,航空业正面临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天线射频领域在能源效率优化、先进增材工艺以及跨行业合作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新需求驱动技术方法创新
信道建模是每代系统设计、研发和评估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副研究员唐盼指出,相比5G信道模型,6G信道模型需要在频率、带宽、场景、支撑技术等方面持续扩展。目前北京邮电大学团队已经推出面向6G的信道模型仿真平台,支撑6G关键技术仿真评估,并向公众开放使用,支撑全球高校、企业开展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和标准推动。在3GPP信道标准化方面,分别介绍了在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与新频谱(7-24 GHz)信道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标准提案成果。
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专业委员会将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为己任,认真贯彻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积极推进天线与射频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团结引领行业企业开展广泛联合,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低空经济、空天信息、车网协同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交叉领域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