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咨询服务>>科技创新

【网络扶贫精选论文】共享红利:中国网络扶贫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2日

网络扶贫精选论文】专栏由中国通信学会开设,用于发布2018“推进网络扶贫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所收集到的精选论文,每周不定期发布,欢迎您关注和订阅!

共享红利:中国网络扶贫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 王莉 郭顺义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在全球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中国高度重视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6年以来,中国创新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有效弥合数字鸿沟,充分释放数字红利,全面惠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减贫事业探索了有益经验。

一、世界减贫事业取得积极进展,但数字鸿沟成为制约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贫困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全球性挑战。经过多年努力,各国和各地区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极端贫困率从接近50%下降至14%。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小学净入学率从2000年的83%提高到2015年的91%。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通信技术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供了机遇,但目前全球仍有40亿人未接入互联网,“数字鸿沟”日益成为导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在信息时代掉队的关键因素。据国际电信联盟预计,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81%,而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从2016年年底的39%上升到2017年年底的41.3%,特别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7.5%。

在信息时代,不让贫困地区群众掉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在使用互联网上掉队,弥合数字鸿沟应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应加快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步伐,让所有人都享受到数字红利,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完善公共服务,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网络扶贫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一)网络扶贫提出的背景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中国扶贫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当前,中国中西部一些省份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2016年,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颁布实施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二)网络扶贫的内涵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精准的关键在信息化。扶贫开发工作只有做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才能实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网络扶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脱贫攻坚的数字化档案、大数据平台,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网络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网络设施、移动终端、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等方面系统部署、同步推进,统筹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扶智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五大工程,打出一套组合拳,形成工作闭环。

(三)网络扶贫的优势

与传统扶贫方式相比,网络扶贫具有独特优势,发挥互联网的通道和平台作用,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物流等资源,快速通达贫困地区,解决农村地区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第一,电子商务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减少中间环节和层级,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经营管理成本,开拓农村互联网应用市场,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第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村贫困人口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互联网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用,能够将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远程方式提供给偏远地区的人们,降低贫困人口就医治病的成本。

第三,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网络扶贫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线教育推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覆盖,为偏远地区贫困家庭孩子打开通过学习成长改变命运的通道,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三、中国网络扶贫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弥合数字鸿沟,打通贫困地区接入互联网“最后一公里”

中国大力推进“宽带乡村”、“村村通工程”、“电信普遍服务”等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和宽带业务普及,截至2017年9月,已支持超过7.4万个未通村及升级村宽带建设和运行,2018年将提前实现全国98%行政村光纤通达和90%以上贫困村覆盖宽带网络的目标。

表1 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情况


时间

批次

确定试点地市数

财政拨付资金

试点行政村数

解决贫困村数量

2015

12

第一批

试点

95

37亿

1.6万未通村

3.7万升级村

1.5

2016

5

第二批

试点

89

49.7亿

1.6万未通村

3.1万升级村

1.6

2017

4

第三批

试点

139

34亿

1.5万未通村

1.7万升级村

1.2


中国加快提升移动网络建设水平,已实现对发达农村地区的4G网络全覆盖。截至2017年7月,4G网络覆盖行政村占比达到91.7%,较2016年底提升6个百分点。其中,安徽、河南、重庆、云南、江西等省份已实现贫困县行政村的4G网络全面覆盖。

(二)推动提速降费,让更多贫困人口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联网

中国大力实施网络提速降费工程,农村地区高速宽带占比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6月,全国农村地区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带宽在50M-100M的用户占比达到45.6%,较2016年年底提升15.1个百分点,100M以上的用户占比达10.9%,提高5.1个百分点。

图1 农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结构变化

电信运营商不断减低资费,持续降低贫困群众享受信息生活门槛。自2015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累计向客户让利超过1226亿元,并针对贫困地区推出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专项补贴,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以四川电信为例,四川电信于2016年5月发布精准扶贫专项行动计划,设立精准扶贫专项资金16亿元用于信息惠民,针对贫困地区推出“美丽乡村卡”套餐,成功为120个贫困县、1000余个贫困乡镇、1.8万个村的贫困百姓提供免费通信服务。

(三)突出精准帮扶,农村电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大战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累计在499个国家级贫困县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带动贫困户274万人增收。特别是发挥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的作用,打造了“贫困户+地方产业+电商平台”的电商扶贫模式,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向规模化、品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比如,京东(JD.com)设立线上扶贫特产馆,利用平台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销售困难等问题,同时,建立100多家青年电商孵化中心,带动上千名贫困人员创业。再比如,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帮助832个贫困县实现销售额达292亿元,其中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贫困县超过40个。

(四)普及信息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

信息服务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在聚焦精准上,中国建立全国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实现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动态管理,摸清12.8万个贫困村、4242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为精准扶贫打下基础。

在远程医疗方面,2016年,889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49家贫困县医院,利用互联网实现精准治疗、一站结算、医疗众筹,提升贫困县医疗服务水平和可及性。

在网络教育方面,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经超过95%,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比例超过80%,通过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农村中小学师生的数量达1亿多人。

(五)汇聚全社会力量,形成人人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中国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网民等社会力量,助力贫困地区发展。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100多家网信企业发起的网络公益扶贫联盟,积极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开展了互联网接入、提供网络流量资源,建立电商特产馆、扶贫频道、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帮扶。搭建了中国社会扶贫网,以“互联网+”社会扶贫的创新模式实现用户精准、需求精准、帮扶精准。目前,已注册用户达到1568万人,其中爱心人士1045万人,贫困户503万人,累计发布需求244万件,贫困需求对接成功率达到67.6%。

四、网络扶贫展望

中国将加快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让互联网发展红利惠及更多贫困人口。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起“一省一中心、一县一平台、一乡(镇)一节点、一村一带头人、一户一终端、一人一档案、一支队伍”的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网络覆盖、信息覆盖、服务覆盖。电商服务将通达所有乡镇,网络教育、网络文化、互联网医疗将全面普及,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网络扶贫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广网络扶贫经验,与各国人民携起手来,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共同努力。


“版权归中国通信学会所有,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翻译和转载部分或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