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科普教育>>科普原创

如何避免手机APP“偷看”隐私?试试这几招!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了解你的想必莫过于你的手机了你玩手机时是否经常有这么一种情况刚刚和朋友聊了某样东西转瞬间就有APP推送你相关信息无论切换到哪一个APP系统都能精准判断出你的喜好……以至于怀疑自己正在被手机“偷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手机APP是如何懂你的
一方面是手机APP通过被授予的权限获取相应的信息当我们下载使用手机APP时经常会按照APP要求习惯性授予其手机权限如麦克风,相册,通讯录,位置等这样APP就可以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并加以上传且如果我们经常不加以甄别的话就容易让一些APP有机可乘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

图片

另一方面则是APP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我们的潜在需求在我们使用APP时会留下一些痕迹除了我们的账号信息还有搜索记录、浏览记录、购物信息等大数据技术会对这部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再通过算法分析画像判断我们可能存在的潜在需求而当手机APP经常精准推送时我们就有了APP特别懂我们的想法

图片


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其实,手机能够“读懂”我们的关键因素就包括获取到我们的个人信息和追踪我们使用时的痕迹当你怀疑自己似乎被“监控”时不妨试试这几招!
限制APP获取更多权限
在刚下载APP时,我们往往会收到很多授权请求,如果我们不仔细查看,直接点击确认下一步,这样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过度暴露。

图片

通常APP的授权权限包含禁止、始终允许、仅使用期间允许等几种类型,建议小伙伴们根据个人的实际使用需求,开通相关的授权。如需更改授权管理,可以在手机设置里对APP权限进行调整。

关闭跟踪&个性化等功能
如今,很多手机APP和手机广告都有用户跟踪功能,开启此功能后,我们使用手机时的活动就可能被跟踪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建议将其关闭。(通常在手机隐私设置关闭)。
另外,不少APP都有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APP使用记录被APP获取,导致自己的喜好被干涉的话,也可以在APP的隐私设置中将其关闭。
避免使用山寨APP
很多山寨或不正当APP存在窃取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等问题,建议小伙伴们通过正规渠道下载软件,避免通过网络搜索或者第三方外链下载;对于陌生的APP最好提前了解和甄别,以防落入陷阱。

图片


注销不使用APP的账号
对于不使用的APP,有的小伙伴们可能会选择直接卸载,但是卸载后我们还可能还会收到相关的短信及电话骚扰。小编建议,在卸载不常使用的APP时,首先要将个人信息解绑(如银行卡等),并按照流程注销账号后再进行卸载。
注册、登录时谨慎提交信息
APP通常会在用户首次注册或登录时收集用户的信息以进行标记,比如账户名、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邮箱等,甚至有些APP需要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等,这些个人身份信息的授权,一旦泄露,很容易被针对。

图片

建议小伙伴们非必要不使用最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出生年月等)进行注册登录,如需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一定要确认该APP真实可靠。


来源:中国电信